嘉靖大倭寇-我为倭寇正名

嘉靖大倭寇

声明: 内容节选自《明晚大变局》 樊树志著,谨以此感谢作者十年磨一剑的付出。如需详细了解历史真相,建议购买正版图书。

长期以来,关于明代的倭寇,尤其是”嘉靖大倭寇”(或曰”后期倭寇”),在学术界一直争议不断,关键在于概念与史实的混淆。1990年代出版的《中国历史大辞典》也留下明显的痕迹。该辞典的”倭寇”条说,倭寇是指”明时骚扰中国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②这个说法过于笼统,缺少分析,显得似是而非。应该说,不同时期的倭寇,其内涵是不同的,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后期倭寇,即”嘉靖大倭寇”,如何界定,似乎是一个问题。
1980年代以来,史学界一些有识之士对倭寇(主要指”嘉靖大倭寇”)重新加以检讨,从考证历史事实出发,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解释。林仁川《明代私人海上贸易商人与”倭寇”》,根据大量历史事实得出这样的结论:”倭寇”的首领及基本成员大部分是中国人,即海上走私贸易商人,嘉靖时期的御倭战争是一场中国内部海禁与反海禁的斗争。③戴裔煊《明代嘉隆间的倭寇海盗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独特见解:倭患与平定倭患的战争,主要是中国社会内部的阶级斗争,不是外族入寇。④王守稼《嘉靖时期的倭患》,说得更彻底:明

②《中国历史大辞典·明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第411页。
③参见林仁川《明代私人海上贸易商人与”倭寇”》,《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4期。
④参见戴裔煊《明代嘉隆间的倭寇海盗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82年,第16页。


朝政府把王直集团称为”倭寇”,王直集团也故意给自己披上”倭寇”的外衣,他们其实是”假倭”,而”真倭”的大多数却是王直集团雇佣的日本人,处于从属、辅助的地位。①
为什么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嘉靖倭患说成是日本海盗的人侵呢?原因是复杂的,不外乎这样几点:其一,倭寇中确有一部分真正的日本人,即所谓”真倭”,正如《明史·日本传》所说:”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十之七。”其二,王直等人有意制造混乱,保护自己。曾经参与胡宗宪平倭的幕僚茅坤指出:海寇每船约二百人,首领大都为福建及浙江温州、台州、宁波人,也有徽州人,”所谓倭而椎髻者特十数人焉而已,此可见诸寇特挟倭以为号而已,而其实皆中州之人也”。王直等人每攻掠一地,必放出风声,诡称为”岛夷”所为,以致明朝官方不明真相,误以为日本海盗入侵。其三,明朝的平倭将领为了冒报战功,虚张声势,在作战失利时谎称倭寇进犯,夸大敌情;稍有斩获,便把一般海盗当作”真倭”上报。因为官方规定,擒斩”真倭贼首”一名,可以连升三级获赏银一百五十两;擒斩”真倭从贼”一名,可以升一级或赏银五十两。无怪乎当时人要说:”尝闻吾军斩首百余,其间止有一二为真贼者……官兵利于斩倭而得重赏,明知中国人而称为倭夷,以讹为讹,皆曰倭夷,而不知实中国人也。”②
以上新论或许有待完善,但就其主要倾向而言,更加接近历史真实是毫无疑问的。陈文石1965年发表的论文《明嘉靖年间浙福沿海寇乱与私贩贸易的关系》,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证:一、明代的海禁政策贡舶贸易制度与私贩贸易的关系;二、国人私贩贸易与沿海地理经济条件;三、嘉靖前期的私贩活动;四、私贩转为海盗与朱纨禁海失败;五、嘉靖后期的私贩与寇乱。他在文末指出:嘉靖年间的大祸(即所谓倭患)

①王守稼:《嘉靖时期的倭患》,《封建末世的积淀和萌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
②(明)王文禄:《截寇源》,《策枢》卷四。


是明代海禁政策造成的后果,”凡违禁私贩出入海上者,官府皆以海盗视之,严予剿除。彼等既不能存身立足,自新复业,则只有往来行剿,或奔命他邦,开辟生路”①。另一位中国台湾学者林丽月对于嘉靖年间闽南士绅卷入海上走私贸易,给与正面的评价:”闽南士绅投身海上贸易无非以追逐私利为动机,难免有蔑视朝廷法令与地方官府之讥,但就促进闽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言,应不无正面意义。”②
读者不难发现,上述新论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过多掺杂民族情绪的”倭寇”论相比,是大异其趣的,显示了史学家追求客观认知的真诚态度。
众所周知,倭寇问题涉及日本,日本学者作了大量研究,令人不解的是,以往中国大陆学者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我看来,日本学者以他们特有的实证风格,努力揭示历史真相的努力,是令人钦佩的。
明史专家山根幸夫在《明帝国与日本》中,谈到”后期倭寇”时,强调以下两点:一、后期倭寇的主体是中国的中小商人阶层﹣﹣由于合法的海外贸易遭到禁止,不得不从事海上走私贸易的中国商人;二、倭寇的最高领导者是徽商出身的王直﹣﹣要求废止”禁海令”,追求贸易自由化的海上走私贸易集团的首领。③
曾经写过《倭寇与勘合贸易》的倭寇问题专家田中健夫,为《日本史大事典》撰写的”倭寇”条,释义既客观又精细,大大有助于廓清倭寇的概念,很值得细细品读.


①陈文石:《明嘉靖年间浙福沿海寇乱与私贩贸易的关系》,《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三十六本上册,第417页。
②林丽月:《闽南士绅与嘉靖年间的海上走私贸易》,《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1980年第8期。
③参见山根幸夫《明帝国与日本》,讲谈社,1977年,第61-62页。

end
  • 作者:kali(作者介绍)
  • 更新时间:2022-07-20 18:09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
  • 转载声明:转载站点文章,请附上原文链接
  • 翻译声明:翻译文章会不严谨,请务必附上原文链接
  • 扫描阅读:扫描二维码,手机阅读该文章